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做足产业文章——从江县宰俄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侧记

    信息发布者:谭显明
    2020-06-26 14:49:07   转载

    2020-06-24 14:44 贵州民族报黔东南新闻周刊编辑部

    做足产业文章 提升幸福指数

    ——从江县宰俄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侧记

    特约记者 龙珍霓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一场夏雨过后,笔者走进都柳江畔宰俄村,映入眼帘是错落有致的侗家雅阁,干净平整的道路徐徐铺展,千年古楼、青石广场、节能路灯、产业基地交相辉映,历史的厚重与现代产业浑为一体,仿佛在诉说一个美丽乡村的变迁史。“村里有如此的变化,是政府领导得好,是我们村干部带得好。”老党员韦补刀竖起大拇指说到。

    谈到宰俄村的变化,村民更多的是知恩和感激。宰俄村位于下江镇北部,平均海拔870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侗寨繁衍历史,属典型的传统村落,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65户323人,典型的深度贫困村。近年来,该村党支部根据产业革命“八要素”,整合各类帮扶资源,依托气候优势和百亩坝子,围绕“食用菌”产业,探索实施“党社联建”发展模式,有效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侗族妇女采摘食用菌

    “别看现在人人看到食用菌基地都‘喜上眉梢’,最开始实施的时候可是愁坏了所有的村干部,群众一听要流转土地发展产业,那是“扭头就走”。梁运发家合计只有一亩粮田,刚好位于基地选址中心,当时驻村第一书记肖坤上门动员他流转农田发展食用菌产业,他可是直接把肖书记赶出了家门,现在老梁见到肖书记都还不好意思。”村民主任侯平峰说到。

    侗族妇女采摘食用菌

    “对于世代务农的农户来说,‘农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让他们同意流转土地发展产业谈何容易。为了项目尽快落实发展,我们与第一书记肖坤轮番动员、讲政策,一边动员,一边带头搞。农户为防止农田梗道破坏,不同意机械进场挖排水沟,为确保排水通畅,避免菌棒坏烂,我们就带着大家用锄头挖,足足挖了一个星期才把排水沟挖出来,慢慢的大家也都同意了。”讲到那些刻苦铭心的日子,村支部书记石文成动容说到。

    侗族妇女给食用菌棒浇水

    只要播下的是希望,其收获必将是沉甸甸的。2018年,成功流转土地16.57亩,并有18户贫困户参与发展食用菌产业8.8万棒,出菇期间,食用菌日产量达2000至3000斤,利益联结本村贫困户45户208人,户均增收1200元。

    食用菌

    为规范发展,村支部立足村情实际,牵头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探索推行“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支部负责统筹管理、合作社负责产销、贫困户参与种植,共吸纳65户贫困户加入到合作社中来。

    2020年,村支部积极整合下江镇政府下拨的600万产业资金和贵州省交通厅帮扶资源,持续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流转本村56户农户农田29.94亩,邻村宰养村流转28.54亩,共计58.48亩。目前食用菌大棚及附属设施项目的建设由村支书石文成牵头成立的从江县宰俄劳务服务专业合作社承建,通过合作社带动本村在家劳动力就近务工,每天用工需求近30人,解决因疫情影响外出务工难的问题。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季能够发展食用菌80万棒,总产值400多万,一季时间为7个月。同时,通过采菇,能解决近100人就业问题,每人每月工资在2000元以上。为让更多群众致富增收,村党支部还带领55户群众种植辣椒95亩,预计产值将突破30万元。

    辣椒种植

    “宰俄村干部们身上充满了带着大家脱贫致富这股劲,当决定发展食用菌产业时,他们就讲要把食用菌发展好,带领更多的人走上致富,当时我还有些担心,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驻村第一书记肖坤说道。

    “还好当时肖书记、石支书他们坚持不停的给我做思想工作,让我把土地都流转了,不然我现在都不知道去哪里买‘后悔药’。”当初把书记赶出门的梁运发挠着头说到。“我们村干部有思路、也能吃苦,跟着干准没错!”“感谢石文成支书来劝说我发展食用菌,我才得以脱贫!”“选他们这样负责的人当村干部,我是打心底服”这是石老良、潘胜全等贫困户对宰俄村的评价。群众们的话语虽率真,耿直,但更多是展现出宰俄村支部和党员干部的那份担当与责任。

    驻村第一书记肖坤种植辣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